2011年1月和2月間,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後,中國政府以一部「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的60秒電視片發動了公共外交攻勢。該片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巨大屏幕上播放了8400次。片中以中國國際超級明星籃球運動員姚明和鋼琴家郎朗等人為號召,向世界推出了一個現代化、繁榮、和諧的中國。該片的30秒版本在美國主要電視網,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國內和國際頻道播放。雖然我們無法瞭解中國官方製作此片的確切成本,但可以肯定它是2009年開始的高達68億美元的中國在全球展開「外宣戰」的一部分。
儘管中國政府花費巨額宣傳成本,可是無法抹去一個完全不同的中國形象。2月27日,中國警察粗暴對待外國記者的照片和視頻在全世界流傳。那些駐京外國記者試圖報導中國民眾受突尼斯和埃及「茉莉花革命」激勵在北京發起的和平集會。自那以後,中國當局展開了新一波的嚴厲打壓行動,中國的活躍人士、作家、律師和其他活躍人士被失蹤、逮捕、拘留和騷擾。中國當局不僅至今未對那些失蹤者做出公開交代,而且以恐嚇手段迫使那些獲釋者對所受折磨保持沉默。
在本期《中國人權論壇》2011年第1、2期合刊中有一個攝影作品特別欄目。我們刊出了從中國人權主辦的《你眼中的中國》攝影比賽中評選出的32張照片。我們要感謝應徵者提供的大約300張參賽照片。這些照片呈現了感染力很強的形象,他們的故事有悲有喜,刻畫了個人或集體在面對無法無天的行為、社區的毀滅、環境的惡化、高危工作條件等各種挑戰時,為了有尊嚴地生活而作出的種種努力。經過評選, 杜斌的「跪不是罪」獲一等獎; 雙劍的「在驚恐之中度日」獲二等獎; 金月花的「為入獄的女兒段春芳喊冤」獲三等獎。我們向三位獲獎者表示祝賀。
在攝影特別欄目的前後有兩部分文章。 前一部分,「(茉莉花」衝擊波)這組文章中幾位作者從不同的視角論述了中國政府對茉莉花集會的反應,以及當局自劉曉波2010年10月獲諾貝爾和平獎以來對人權活躍人士的嚴厲打壓。文章作者包括美國駐中國的記者慕亦仁、獨立批評人士苦楊、政治評論員鮑朴,以及紀錄片製作人華澤。華澤被綁架並被法外拘留了長達一個多月。
後一部分:中國社會面面觀: 專家們探討了中國社會和體制改革所面對的重大挑戰,傅華伶論述了當局實行法律外之「法」;陸恭蕙分析了中國的環境污染和惡化;聯合國食物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訪問中國的報告。這部分還有一篇文章描述了在廣東打工的農民工夢想的破碎。
從2012年開始,《中國人權論壇》的印刷版將從目前的季刊改為半年刊,即一年出版兩期。屆時,我們將推出包括更多新的文章和具有互動特色的擴大網絡版。
我們對於讀者多年來給予《中國人權論壇》的支持和反饋深表感謝,並希望繼續得到你們的支持。
本刊編輯部